今天是冬至,也是2020年的最后一個節(jié)氣了。冬至是四時八節(jié)之一,被視為冬季的大節(jié)日,在古代民間有“冬至大如年”的講法。在中國南方地區(qū),有冬至祭祖、宴飲的習俗。在中國北方地區(qū),每年冬至日有吃餃子的習俗。
時至冬至,標志著即將進入寒冷時節(jié),民間由此開始“數(shù)九”計算寒天。一般“三九、四九”時最冷,是一年中最冷的時段。當數(shù)到九個“九天”(九九八十一天),便春深日暖、萬物生機盎然,是春耕的時候了。
冬至
冬至飲食
在我國北方許多地區(qū),每年冬至日,有吃餃子的習俗。我國北方地區(qū)在這天要吃餃子因為餃子有“消寒”之意,至今民間還流傳著“冬至不端餃子碗,凍掉耳朵沒人管”的民諺。
而在南方,則普遍吃湯圓,取其團圓的意思。每逢冬至清晨,各家各戶磨糯米粉,并用糖、肉、菜、果、蘿卜絲等做餡,包成冬至團,不但自家人吃,也會贈送親友以表祝福之意。實際上,冬至吃湯圓,在江南更是普遍,民間也有“吃了湯圓大一歲”的說法。
冬至吃貨地圖
小編所在的嘉興地區(qū),冬至的習俗是吃桂圓燒蛋,也有一些地方,冬至要吃年糕、擂圓、冬至面等等,看來不管哪個節(jié)氣哪個地區(qū),吃都是頭等大事。
冬至養(yǎng)生
一、養(yǎng)腎——少咸多苦
寒冷的天氣進補,飲食應少咸多苦。從五行理論來說,咸勝苦、腎水克心火。若冬季咸味吃多了,就會使本來就偏亢的腎水更亢,從而使心陽的力量減弱,所以就應該多吃些苦味的食物,以助心陽,這樣就能抗御過亢的腎水了。
二、養(yǎng)胃——少寒多溫
天氣寒冷,胃腸疾病易復發(fā),冬季進補應驅(qū)寒暖胃。根據(jù)中醫(yī)“虛則補之,寒則溫之”的原則,在食補中采用溫補類粥品進行調(diào)理,在膳食中應多吃溫性、熱性食物,以提高機體的耐寒能力。
三、養(yǎng)神——早睡晚起
冬季應早睡晚起,著眼于“藏”,不輕易擾動陽氣,也不過度憂心操勞、躁動心神。
但因天氣寒冷,睡眠會受到一定影響,建議有條件最好睡個午覺,也能有效預防冠心病、心梗等心臟疾病的發(fā)生。
冬至多發(fā)天氣
冬至雖是“數(shù)九寒天”的開始,但也意味著冬季的一半已經(jīng)過去。這一天,北半球日最短,夜最長,接下去,白天將一點點變長,我們也將迎來溫暖的春天。
嘉興吊頂展小編也要在這里提醒大家,近期氣溫驟降,新冠肺炎疫情出現(xiàn)局部反彈現(xiàn)象,大家外出一定要注意保暖,戴好口罩,勤洗手、勤消毒,才能更好地抵御病毒和冷空氣!
素材來源:中國天氣網(wǎng)、百度百科、紅網(wǎng)